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浪费战略竞争资源

博鸿资产执行事务合伙人 曾令波博士   2016-04-08 本文章127阅读

说明:本文根据博鸿资产2016年第一季度客户交流内容的整理而来,主讲人为博鸿资产执行事务合伙人——曾令波博士,路演时间为2016年4月5日晚,供广大投资人参考。

各位尊敬的客户,晚上好,我是博鸿资产的曾令波。很高兴今天我们利用微信的平台跟大家做一次路演。我们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在希望能够跟客户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今天是我们第一次用微信群的方式进行路演,如果效果不好或者有什么问题了希望大家及时提出来,我们再改进。今天的路演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来回顾一下我们的一季度的操作情况以及我对未来经济与市场的看法,我们下一步的投资思路,给大家做一个汇报;第二部分看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群里面提问,然后我来给大家做回答。考虑到效果,提问的客户请用文字发到群里面,我用语音来回答,好,谢谢大家!

首先,我跟大家汇报一下1季度的操作情况。年初我们写了一封给客户的信,当时对市场的看法觉得今年总体上是一个慢熊,主要做结构性行情,因此我们用了差不多50%的仓位,想做这种结构性的行情,但是1月份的市场走势呢,不是慢熊而是快熊,因为人民币汇率贬值,限售股解禁以及熔断机制等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这个市场出现了一个熔断,出现了“股灾3.0”的行情,虽然我们的仓位只有50%左右,但是持仓股票跌的比较快,我们基金的净值很快的就回撤了10%左右。所以在一月份这个净值回撤10%之后,我们迅速降低了仓位,2-3月份基本上总仓位只有20%-30%之间。目前持仓以互联网,娱乐,旅游,电动车、节能环保、新兴服务为主。总体上我们对2-3月份的这个反弹参与的是比较少的。

其次,我讲一下我们目前对经济和市场的看法。站在目前这个时点上的我们觉得未来两个季度甚至更长时间,整个市场可能还是一个修养生息的状态,缓慢盘整、逐步寻底的过程。理由有这么几个:

第一、从经济基本面来讲,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的前景是不悲观的,看5-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我们认为还是大有希望的,产业升级在继续,新兴产业在不断崛起;但是未来2-3年经济可能很难有大的起色,还是一个寻底的过程;从更短的3-6个月时间来说,现在是政策放松带来的一个经济增速的反弹,但是这个反弹可能不能持续。从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们也经历了好几轮的这种政策放松带来的经济反弹,然后很快这个反弹就结束了然后又创新低,总体上看政策放松的边际作用是递减的。包括这一次,在房地产的政策放松之后,以及信贷超预期之后,一线城市的房价大幅度的上涨,非常快速的上涨,超过过去任何时候,其他的物价也是起来的很快,但是经济的恢复是很慢的,幅度也是很小的。也就是说现在的政策放松,它对经济的扶持作用是越来越小,但是它的副作用是越来越大,体现在进一步刺激了房价泡沫和物价上涨。从全球来说也是这种情况,08年金融危机之后,除了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结构性的改革都进展比较缓慢,主要通过量化宽松来刺激经济;欧洲和日本,新一轮加大宽松力度的时候,股市不涨了乃至下跌。中国也是这种情况。

第二、现在大国中唯有美国在危机后改革比较彻底,实现了去杠杆和市场出清,有可能最先走出来,可能加息,所以美国加息的前景也抑制中国进一步放松。中国在目前的经济增速没有太大起色、而货币增速这么快的情况下,对我们货币的购买力是有潜在负面影响的。打个比方,经济和货币是一个的面和水的关系,经济是面,货币是水,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但是现在我们是水加的多,加的快,但是面加的少,加的慢,所以长期这样的话,面团会越来越稀了,也就是说货币购买力是要下降的,这个是贬值压力的积累;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的政策放松也不是无限的,也有汇率这方面的外部约束。

第三、结构性改革是滞后的,见效也比较缓慢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进展比较缓慢。债务置换、地产放松和信贷放松(以及现在讨论的债转股),这种托底的政策是很容见效的,但是这种托底政策缓解化解了危机,同时也延缓了整个市场的出清。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大家担心的债务危机可能会被逐步化解,但是同时市场结构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只是在往后推,不断的往后推,越是这样经济要走出来,走出困局,也只能往后推,看往后2-3年经济还是一个寻底的过程。

再次,我们觉得股市也与经济类似的,还在一个寻底的过程。

第一、去年6月份开始的数次股灾,和今年1月份的股灾,对市场的生态影响很大;相当多的投资人是亏钱的,亏钱效应决定了现在愿意进场的增量资金比较少,主要是存量资金的博弈。存量资金里面有相当多去年高位发行的私募产品或者结构化定增产品,经历了三次股灾以后净值在止损线、平仓线或者内部风控线附近挣扎,难有大的作为;也就是说现在1.6-1.7万亿的交易保证金里面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是短期内“有心无力”、没法交易的资金。3-7月份这4个月定增解禁股票的市值大概有7000亿,这里面有一部分是高位发行的,并且是带杠杆的,解禁之后卖出的可能性比较大。回顾一下2014年12月大盘从2500点开始暴涨以来的市场,一直到16年1月份乃至现在,都是一个不太正常的市场,主要表现就是同涨同跌,涨的时候一起涨,跌的时候一起跌,不是基本面驱动的市场,主要是风险偏好或者说市场情绪驱动的一个市场,可能我们还需要耐心等待市场回归正常,回归均衡。

第二、从现在股票的估值水平来看,现在的估值还是有一定的泡沫。总体上看,主板有估值,但是大多数没有业绩成长,业绩的前景是下降乃至亏损;创业板和中小板有部分有业绩成长,但是没有估值,很多公司估值高得没法看。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来看,现在也不是说完全没有估值合理的股票,确实有一波股票的估值目前已经比较合理了,或者接近合理了。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相比2012,2013年的一个很大的差别是,这些估值合理的公司的市值都比较大了。在12-14年,很多成长股,估值合理的公司,市值也很小,只有80-100亿,甚至30-50亿总市值;但是现在估值进入合理区间的股票的总市值,很普遍的在200-400亿,更不用说创业板的龙头已经有800-1000亿的市值了。这种股票即使现在估值合理,但是因为市值大了,未来的增速放缓,估值下降是大概率,未来的弹性也不足了,所以投资吸引力也没有那么大了。

第三、可能的注册制推迟和战略新兴板取消,是短期利多,长期利空。短期有利于市场托底,有利于市场的稳定,但长期不利于股市生态的重建和恢复,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发行和退市的市场化程度不够,这是A股长期顽疾,导致A股长期的炒作盛行,炒作绩差股和壳资源,炒作各种主题和概念。注册制推迟其实对整个市场资金和筹码的供求关系来讲,影响是很小的,影响主要是在心理层面。2015年这么大的牛市,IPO的融资额只有1500亿,增发融资额有8500亿,也就是说就资金供求格局而言,IPO的影响不大,增发(包括并购、借壳)的影响大,因为增发的估值高、融资额大、节奏快,IPO的估值低,融资额小,审批节奏也慢。所以即使注册制推迟了,战略新兴版取消了,美国上市的中概股要继续回归A股,香港上市的港股要继续回归A股,不能IPO就采用借壳的方式、上市公司增发并购(换股+配套融资)的方式来回到A股市场。所以对股票的卖方而言,现在的A股市场“钱多、人傻、速来”的格局没有发生变化,5000点是这样,3000点还是这样,因为估值还是高,估值还是有足够的泡沫,A股的估值水平还是大大高于美股中概股的估值,大大高于港股的估值,大大高于国内一级市场投资和并购的估值,所以这三个市场中的筹码还是要疯狂进入A股市场来套利,来变现,来薅羊毛。所以A股这个市场没有达到均衡状态,股票卖方在疯狂套利,疯狂的扩大供给,股票的买方需求不足,没有增量资金进来。

当然,资本市场天然的功能就是链接投资和融资这两端,市场要是一个均衡的状态,应该是上市的和退市的、减持和增持的,增发圈钱与分红回报股东(或者回购股票)这两个方向上相对比较均衡的状态;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上的有退的,有来有往。但是我们现在的A股市场无论是5000点,还是3000点,挤破头都要上市,没有人愿意退市;挤破头都要增发圈钱,分红就一点点意思意思;排着队要减持的多,增持的也就一点点意思意思。所以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我们要非常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二级市场投资人总体上是产业链的末端,是弱势群体,要靠清醒的头脑来保护自己。当然从这个角度是市场的利空因素,从利多的因素来讲呢,现在的资金成本低,未来也会继续走低,资金可投资的东西比较少了,本来还可以炒炒房子,最近几个月一线城市房价暴涨以后,房子的吸引力是大幅下降了;海外投资现在钱也不容易出去了。低的资金成本对高估值是有一定的支撑的,虽然增量资金因为前面的亏钱效应暂时不愿意进来了,但是存量资金也因为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而只好留在市场里面寻找机会。这正是市场目前比较尴尬的原因,希望短期内继续大跌暴跌把估值泡沫完全挤掉也不太现实,因为国家队还在,历经三次股灾仍然幸存下来的民间存量资金也不会轻易认输离场。

所以在目前这种市场情况下,股市的涨跌我觉得主要是受到投资者风险偏好或者说场内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没有增量资金,是存量资金的博弈。场内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仓位普遍提高的时候,市场就会下跌,当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仓位降到比较低的时候,市场就可能会涨。情绪主导,仓位博弈。

以上就是我们对股市整体走势的看法,不一定对,仅供各位参考。

最后,重点谈一下我们的操作策略,操作层面的战略与战术问题。我们判断市场可能要继续震荡寻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就只能消极等待了,那肯定不是;我们还是要回归初心,“专注于中国式成长股投资”,勇敢而坚定的布局结构性行情,布局优质成长股的业绩驱动的行情。现在讲一下我们未来的操作想法,我分两个方面讲,一个是在战略上,一个是战术上的。

在战略上,我们借用华为公司的口号:“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浪费战略竞争资源”。我们认为2016年是播种的一年,市场在向正常的市场回归,在休养生息,在这一过程中,过去牛市的浮躁和熊市的伤痛都会慢慢的远去,现在我们要回归初心,专注于寻找在下一个周期里面的战略性的公司、战略性的资产进行布局。熟悉我们团队的投资者,尤其咱们中金的老同事、老客户都应该很清楚,我们在2012-2013年的时候发掘了包括东方财富、乐视网、迪安诊断、汤臣倍健,红日药业,三聚环保、桑德环境等一批成长型的公司,这一批公司在2014-2015年的牛市中是战略性资产,基本上少的涨了3-4倍,多的涨了8-10倍乃至更多。所以现在16年我们要回过头来继续寻找下一个周期中的这种公司,也就是战略性的公司。战略性的公司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成长空间大,也就是未来3-5年,业绩增长有3-5倍,甚至更多;二是发展速度快,每年的业绩增长速度能够有30%-50%的速度甚至更高的成长速度;三是成长的确定性高,有非常独特的确定的成长逻辑,确保公司能够从收入、利润比较小的公司,成长为收入、利润比较大的公司。“空间大,速度快,确定性高”,这是我们筛选公司的三个原则,选股也是我们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来讲,正像我们1月份给大家写的那一封信中给大家讲的,我们主要在四个领域来寻找这类公司,第一个是互联网领域,包括互联网+,+互联网,包括互联网的商业,互联网的娱乐,各种020的行业。第二个是消费服务业,过去我们讲消费品的制造,现在是服务的概念,我们认为几乎所有有形的物质和商品,其实中国都已经比较丰富了,欠缺的主要是服务,包括教育、体育、娱乐、旅游、游戏、医疗服务、针对消费者的服务以及针对企业的服务等,服务是未来是我们重点中的重点。第三个是智能制造,包括智能的装备、机器人、人工智能以及汽车,汽车行业正面临重大变革的时代,正在被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电动化、这个行业会有很多新的东西出现,可能有很大的机会。第四个领域是节能环保,这也是我们过去一直在强调的领域。这四个方向是我们重点寻找股票的方向,是我们的战略方向。

从战术上来讲,我们对短期的反弹是比较谨慎去参与的,因为对概念、主题的炒作我们都是很谨慎的,确定性不够高,并且我们没有优势做短期择时操作,这是我们的弱项,所以我们要规避我们的弱项,不想在上面挣钱,发挥选股优势,布局未来有超级成长的股票。这些战略性的公司目前是不是就没有下跌的风险呢?那也不是,它可能仍有10%-20%下跌的风险。但是呢,我们不能完全不承担任何风险,像这种我们认为未来有3-5倍的成长空间的股票,我们主动承担它可能的20%的下跌风险,因为用20%左右的下跌风险去博取未来3-5倍的收益,这个赔率和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我们现在的仓位主要就是这类股票,我们通过总仓位的控制防止净值的回撤进一步扩大,但另一方面,这类股票我们越跌越买,是这样一个战术。

当然这一批股票我们还在不断的发掘和验证中。我们对前面提到的上一轮熊市里面发现的股票,经过上一轮牛市的表现,相当一部分都已经被剔除了,觉得它的高速成长期已经过了,不再是超级成长股了,不再是战略性资产了,我们会坚决把它抛弃;上一批股票里面还有一小半,虽然它已经涨了3-5倍,但是它未来空间可能还是很大,我们还会继续跟踪。另外一方面,我们有更多的品种,我们会结合现在经济的发展态势,和现在新的很多公司转型过来的,和借壳上市的公司里面去发现新的标的。这种标的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一些,当然数量还不是特别多,我们会继续努力。尤其像消费服务里面的,满足我们条件的公司有,但是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它的估值还不是足够的便宜,在合理估值区间偏上的位置,我们现在仓位比较少,我们希望当它的估值到达合理估值的下限时,我们会加大仓位,当他跌破合理估值下限时,超跌了,我们会加更大的仓位,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交底,希望各位客户也有心理准备。

现在简单总结一下,一季度我们看慢熊,做结构性行情,但是看错了,遇上了快熊,所以我们的净值回撤了10%左右,在目前这个时点上,我们看未来的经济和市场都是一个继续寻底缓慢震荡的状态。所以我们现在比较谨慎的去布局和把握结构性的机会,我们的战略战术就是不去追短期的市场热点,不去参与短期的反弹和概念炒作。静下心来寻找未来2-3年的战略性的资产,做长线的布局。这就是我们的操作思路,请大家给我们多提意见。好,我就说到这里,下面请大家提问。

 

问答环节(Q&A)

1.问:假设这个反弾能超过3200点,或者更高是不是会错过这个机会?

答:是的,不参与当然就会错过,但是投资是一个长期的事情,错过多少次都没有关系。经过去年这波的折腾,我体会到错过、少赚,和赔钱还是两码事情。可能有人觉得比别人少赚钱和赔钱一样难受,但是少赚,钱还在,赔了钱钱就没了,还是不一样的。当然我们现在也是因为已经有一定的回撤了,所以还是要以控制风险为主,然后逐步来寻找机会。

 

2.问:能透露一下目前的仓位吗?

答:目前的仓位20%-30%之间,不是很高。

 

3.问:曾博,你刚才的分析逻辑很清楚,但是忽略了一个变量,就是改革的进展。这个你怎么看?

答:改革的进程总体上还是比较滞后的,包括供给侧,去产能都是比较缓慢的,快的是债务置换,和房地产的放松、信贷的放松,还是刺激的托底的政策比较快,见效也很明显。但是经济的改革和资本市场的改革都是滞后的。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改革,推迟注册制,取消战略新兴板,我理解是放弃长期理想的一种短期托底,会让市场推迟出清,长期看不一定是利好。

 

4.问:能否用些金融工具比如对冲基金降低风险?

答:对冲我们也用股指期货做了一些尝试,但是现在的效果不理想,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由于我们善于选股,不善于择时,所以我们在做空时点的选择上不理想。二是由于监管限制比较多,股指期货的投机仓位一天只能开十手,而且保证金非常高,我们也申请了套期保值,但是监管要求持仓的成分股的市值和做空的市值要完全匹配,也就是说如果你持股市值有一个亿,但是里面持有的中证500成分股只有两成,那你套期保值的市值只能有2000万,这也导致套保没有太大意义了,所以目前能对冲的风险还是比较少,所以还是主要以仓位控制风险。对冲手段我们还要继续探索。

 

5.问:对于您谈到的新的标的,仍然是以前的操作风格:buy and hold ?因为这些标的也可被炒作,所以仍可借势获利!还是等翻3-5倍再手?

答:要看标的的性质,我们把公司分为两种,一种是战略性公司,一种是战术性公司。战略性的公司,确定性很高,空间很大,速度很快的标的,具有高度的稀缺性,越跌越买,轻易不会动的,如果一个股票现在1块钱,我们目标价10块钱,很可能涨到3块又回到2块,或者涨到5块又回到3块钱,这个时候我不会抛弃它,可能减一部分,留相当大的一部分,长期我还是持有的,这是战略性的公司,是这种操作策略,与“她”谈恋爱结婚的。对于战术性公司,没有那么好的标的,我们会有一个目标价,到了目标价就卖,寻找下一个机会(当然具体操作过程中目标价也会动态调整)。

 

6.问:曾博,根据您刚刚所说,您主要是挖掘未来高增长的公司,然后做长线布局,您也说现在仓位比较低。您大概未来会在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加仓?是在等待价格更低的时点吗?如果未来大盘不再下跌呢,那么会在什么时候介入呢?

答:我们现在的仓位比较低,会不会错失大的机会,会不会踏空?做投资要么就是套牢亏损的风险,要么就是踏空错过的风险。这种风险当然也不能排除,我们也可能完全看错了,市场在这个位置来了一个很大的行情,我们就会踏空。第一是这种可能性不会很大,第二是在现在估值整体不便宜的情况下,又来一波大行情,那就是又一波大的泡沫,是泡沫都会破灭的,这个钱我们不赚,也不觉得可惜。去年4000-5000点是很多人赚钱最多的、赚钱最快的时候,但是这个泡沫的钱是守不住的,很快又可能会吐回去。这是对整个市场来说,我们不是很担心踏空的风险。但是对我们关注的股票来说,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它的基本面没有变动的情况下,股价下跌了,我们会加大仓位,一种是股价没有涨,或者涨的比较少的情况下,发现它的基本面超预期了,这时候性价比提高了,那我们也会买入或者加大仓位。一个成长性股票如果年初的时候20块钱,我觉得估值不够便宜就少量的仓位等待,下半年如果还是20块钱,或者是22-25块钱,但是业绩符合预期的情况下,就比年初的20块钱有更高的性价比,更低的风险,这个时候也可以加仓买。

 

7.问:目前仓位中,有停牌的股票吗?

答:停牌的股票有一些的,但是不多,有一两个,占比也不高。

 

8.问:中金公司看迷你2009。2009年市场指数反弹翻倍,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机会。这次反弹少点,会不会也有有价值的操作空间?

答:迷你2009就是看反弹,但不是很坚决的看反弹的意思吧?这个操作空间要看人的,如果是擅长时间选择的选手可以做。我们一方面是不擅长做短期的博弈,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有风险控制的需要,所以我们希望挣我们应该挣的钱,在现在我们自己不看好的情况下,跟随市场做短期的博弈对我们来说不好做。我们优势还是选股,我们公司口号:“专注中国式成长股投资”,通过选优秀的成长型公司,跟随公司业绩的成长带来股价的上涨,这是我们核心的竞争力,是我们主要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在短期内,可能有时比市场好,有时比市场差,但从长期来看,我们一定是能跑赢市场的,而且会远远的跑赢市场,从12-15这四年的收益来看,四年都在30%以上的收益率,所以这一点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9.问:您刚刚说您擅长于选股,对于选时没有那么擅长。那么,对于选时这一块,有办法去提高吗?毕竟中国的市场变幻莫测,需要随时见机行事

答:选时的问题,我觉得确实很难,这么多投资大师,没有谁是通过选时变成投资大师的。可能短期有,但长期真没有。有无数的客户和我们讲,是不是应该招一个擅长选时的交易员或者合伙人来弥补我们的不足。我们也仔细考虑过,但是找不到这样的人啊。我们觉得投资和其他事情都一样的,关键是要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不是在自己的劣势上下功夫。每个人都争取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好,那世界就很美好了;如果每个人都去做盯着自己的劣势做,那结果只能是灾难。

 

10.问:根据您对市场的判断及已过第一季度的表现,对博鸿2016年收益率有个期望目标?

答:我前面讲了2016年是播种的一年,应该很难有前几年30%的收益率了,现在已经亏了10%,我们现在仓位也不高,对后市也看的比较谨慎,但是,我们还是希望2016年能有一个正的收益吧,后面有结构性的机会我们会把握,2016年最重要的任务是对未来进行一个布局。我们不希望忽悠客户,误导客户,我们最希望客户了解我们的思路,我们的理念和操作模式,从而做出自己明智的的选择。

 

11.问:曾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布局吗?Tesla Model3会不会如当初iPhone4推出,引爆智能手机一样,引爆新能源汽车链条啊。能够出现当年歌尔声学一样的超级大牛股?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怎么看?

答:我们对汽车非常关注,汽车行业和前几年的手机、电视行业一样面临非常大的变化,不仅仅是电动化,还有电子化、智能化、自动化。我们对这一块是非常关注,我们的股票库有好多和汽车相关的股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肯定是关注,这里面有一个困难是没有找到特别好的商业模式,苹果产业链起来了,苹果起来了市值很大,但是富士康给苹果代工的市值就不大。所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里面,肯定会有很多的机会,中游的公司会有阶段性的机会,但是最大机会可能还是在两端,上游或者下游,上市公司里面最多的都是中游,电池、电机、电控、电池的零部件等,所以中游的这个竞争优势是不突出的,两边挤压,很可能是短期行情,不一定能持续,要找到我们希望的那种超级成长股的话,我们还是希望在上游和下游去挖掘。

 

12.问:未来注册制的推出,您判断对于成长股的投资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对于注册制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天天盼望着能尽早推出来。推迟注册制的新闻我看了之后心情是很不平静的。对于我们这种成长股投资者来说,我们希望市场给我们越来越多的标的可以选择,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加大供给,供给大了估值就合理了。现在人为地将市场托在一个高的不合理的水平上,不让它掉下来,同时很多公司卡住不让它上市,这对投资者其实是不利的。注册制推出后估值合理有大量的标的可以选择,那是好事。另外一个就是现在注册制的推迟其实不解决问题。散户天天盯着新股IPO,对这个非常敏感,但是实际上筹码的供给中新股IPO是很小的部分,去年才1500亿,未来即使没有IPO,增发并购、借壳上市、中概回归,港股回归还是很多很多,这些股票的配套融资比IPO大好多倍。新股IPO的注册制推迟了,但是不叫注册制的注册制、中国特色的注册制实际上早已经开始了,表现就是借壳上市、增发、兼并收购;审核加快就行了。所以这个趋势持续的话,对我们投资人是有利的,估值重心会下移,同时可选择的标的更多。

 

13.问:但是注册制推出明显市场用脚投票了,其实注册制推出股票的机会比不推出更小,可以这样理解吗?

答:我的意思是IPO的注册制推迟、取消,但是增发、并购和借壳上市的节奏并没有限制,还是有很多公司绕道上来了,整个市场筹码的供给量和注册制一样是非常大的供给,注册制的实质是具备了,但是名义上不叫注册制,大家关注的IPO的注册制没有捅破,但这实际上已经不影响整个市场大的格局了。如果真正做大张旗鼓的搞新股IPO的注册制,几百家企业一起上,估值水平肯定被压缩的很低,很多公司可能就没法上了,和别人比较质地很差,成长性很差,就没人要,就发不出来股票了,通过市场的调节机制就可以把估值压缩下来,把市场的供应量压缩下来,市场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状态。但是现在因为市场对这个很敏感,所以监管机构通过救市、托市,把市场托在一个估值高位,卡住新股上市节奏,结果是让已经上市的公司圈的钱很多,已经上市公司的利用估值优势去兼并收购其他准备上市的公司,所以筹码的供给量还是很大,长期来看,推迟注册制对减少筹码供给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短期维稳,其实不利于长期市场生态的重建和恢复,不利于市场尽快地出清,然后在均衡水平上开始新的慢牛行情。

 

14.问:曾博,你这种思路有没有考虑去新三板淘宝?相对估值低,可选择范围也很广。

答:是的,新三板我们也很关注,也在初步的做一些研究,但是目前没有大面积的去看,因为我们还在等新三板的分层制度,希望分层以后,创新层市值比较大,成交量比较活跃的会浮现出来,介入的难度会小一些,现在新三板的情况是流通性太差,主要通过增发参与,而且增发的量很小,没有规模效应,我们在创业板和中小板研究一个股票,研究清楚了可以买几千万乃至几个亿;在新三板研究一个股票可能只能买几百万,没有规模效应,但我们也在关注。

 时间已经超了,咱们的路演就到这里吧,有问题的客户可以私聊。祝各位客户晚安!

 


 

 


免责声明


本资料为公司历史上为本公司合格投资提供的阅读资料,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撰写,已过投资时效(五年以上),可以向公众公开。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客户也不应该认为该信息是完全准确和完整的。在任何情况下,本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广告、要约、要约邀请,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资料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引用或转载本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将资料内容作为诉讼、仲裁、传媒所引用之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不得对本资料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鸿资产是一家“专注成长股品质投资”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公司始终以发掘成长股投资机遇为己任,力争做中国最值得信赖的成长股投资专家,打造一流的成股投资公司。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与我们互动,也可以发送邮件至zhoujx@bhcapital.cn与我们联系。


博鸿资产二维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