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互联网是“中国式成长股投资”的主战场

博鸿投资曾令波博士   2014-12-21 本文章45阅读
导读 
8月7日、8日、12日和19日,我们先后分享了四篇原创文章,阐述我们的“中国式成长股投资”理念,得到一些客户和同行朋友们的热情关注,并同我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热烈探讨。本文在前述系列文章的基础上,对成长股谱系中最耀眼的互联网领域进行了更深入的思索,以期把“中国式成长股投资”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更好地指导投资实践。 

一、博鸿选股的三项基本原则 
简单回顾一下,我们博鸿投资选择成长性公司最基本的三个要求:“空间大,速度快,确定性高”。空间大,主要是指公司业务成长的空间足够大,比如能够预期公司的收入或利润在3-5年的时间内有5-10倍甚至更大的增幅;速度快是指能够预期公司3-5年内的业绩增速在30%以上甚至更高,以抵消可能出现的估值水平压缩;确定性高是指公司的成长逻辑独立而明确,可以跟踪和验证,公司成长的大趋势有很强的必然性。在这三个要素当中,我们对“确定性高”这个要素最为看重。  

我们认为,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未来,买公司未来整个生命周期的现金流。因此我们所寻找的股票的“确定性”,本质上还是来自于公司的“确定性”,来自于公司股价最终会对公司基本面的持续快速、大幅度的成长结果进行必然的反映。而为了提高公司成长的“确定性”,我们的选股框架要求优先选择“三好”公司,即“好的赛道,好的赛马,好的骑手”:“好的赛道”,即要求公司所处的行业比较好,处在行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好的赛马”即公司自身的质地好,在所处的行业中具有独特的竞争力和明确的竞争优势,公司在大概率上能够引领或者至少跟上行业的发展速度;“好的骑手”即公司管理团队要足够优秀,能够有清晰的战略导向和高效的执行力,能够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

二、互联网是成长股投资的主战场
总结过去几年我们对互联网公司的一些研究和分析,结合最近一年多以来各行各业的上市公司开始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各种尝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未来几年,互联网应该是“中国式成长股投资”的主战场。  

1、互联网接管中国,接管各行各业
今年以来,随着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资本市场对互联网股票的关注迎来一个新的高潮,很多人担心,互联网是否又是一个新的泡沫,与2000年的泡沫类似?我们认为这一轮互联网的发展,与2000年完全不同。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使得互联网不再是一个单独的行业,而是作为一项基础工具和每个行业发生融合,深入改变各行业的业务流程,从而带来各类商业模式的优化、颠覆、创新。举例而言,阿里、京东、1号店用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百货商场、电器连锁和大型超市等零售业态,成为电商的代表;腾讯、YY、微博等公司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沟通与游戏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社交和媒体;再者,以小米、乐视为代表的企业,以互联网方式切入硬件产品,产品销量几何级数暴增,数年时间迅速切入第一梯队,并且产品品类还在不断扩充,从手机、平板、盒子向电视机、路由器甚至汽车进军,标志着互联网对制造业的改造趋势已经形成;在消费和服务领域的各细分行业中,几乎所有的垂直行业都在走向深入,目前看到包括教育、医疗、金融、房产、汽车、家装、餐饮以及各类长尾需求,都在如火如荼地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在B2B领域,钢铁、煤炭、化工等大宗商品电商、农资电商、印刷电商等等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以上例子表明,互联网商业模式正在从纯线上、大平台的1.0时代,向接地气、垂直化的2.0时代迁移。  

我们在到上市公司调研的过程中,几年前还会经常碰到一些上市公司老板或者高管对互联网不关注,觉得互联网对我这个行业,我这个企业没啥影响,互联网与我没啥关系。但是最近两年,尤其是最近一年随着移动互联网与O2O的迅猛发展,几乎每个上市公司老板都在考虑互联网对我这个企业的影响,我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更好的发展或者至少我如何抵挡互联网对我商业模式的冲击,可以说企业家群体普遍患上“互联网焦虑症”。这种“互联网焦虑症”是好事,会帮助企业家迅速在互联网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重新定位,与自己传统的业务和竞争优势相结合,利用互联网进行二次创业。可以说今年以来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上市公司在互联网上进行二次创业,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与同事们开过一个玩笑,不要怕A股的互联网公司太少,目前至少已经有200-300个公司与互联网有关了,未来每年可能都会新增几百个,所以过不了几年,可能2000多个上市公司中的大多数都号称是互联网公司。  

2、O2O推动行业整合,每个行业都可能诞生小巨人
我们在过去的投资分析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竞争性行业在中国都是非常分散的,行业集中度很低,行业前10名、前20名所占的市场份额也不高。但是同样的行业,在发达国家集中度都相对较高。这个背后的原因应该也很简单,一方面是我们搞市场经济的时间还是太短,很多行业还在春秋战国阶段,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整合,而欧美日经过更长时间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行业已经整合起来了;另一方面是我国还是存在一些地方保护、行业保护、部门利益保护的色彩。所以线下的商业世界并不平坦,有人为制造的“崎岖不平”,这就会妨碍优胜劣汰和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而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具有即时、公开、广泛的特点,经过线上线下结合后产生的O2O模式,会帮助各行各业来“熨平”本来崎岖不平的线下商业世界,加速行业整合和效率提升。 

举例而言,钢贸行业中国最多的时候有30万家钢贸商,最大的一家市场份额也没有超过1%,行业格局散乱无序,而美国、日本的钢铁产业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分别有3-4家钢贸巨头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我国钢贸行业走向集中和高效的进程,因此对行业的冲击就比发达国家大得多,使得钢铁电商的发展空间也远大于发达国家。各类产业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快于国外,也正缘于此种国情特点。 

总结来说,正是因为中国很多竞争性行业的集中度都不高,没有出现真正的龙头企业,所以如果行业内的上市公司能够利用互联网完成商业模式的优化、转型或者颠覆,就可能加快行业整合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行业的巨头。相对BAT而言,这类公司能够掌握行业资源、熟知用户痛点、深耕线下节点,一旦掌握互联网工具其竞争力很难被BAT替代和复制。如果这个假说成立的话,未来我们将迎来很多垂直行业的小巨人,而不仅仅是目前的BAT巨头。  

3、互联网折叠时间和空间,超级成长股的时代来临
在资本市场上,互联网不断创造着传统眼光中的“奇迹”,比如A股的乐视网,上海钢联,东方财富网等等,都是在短短2年时间之内涨幅超过10倍;美股市场上的唯品会,更是在短短2年之内涨幅超过40倍;2010年4月成立、当时估值仅2.5亿美元的小米科技,到2014年中媒体报道小米新一轮融资的总市值已经接近400亿美元,如果这个数字是真实的,意味着小米总市值在短短4年时间内上涨了160倍。这种快速的增长完全是泡沫吗?传统行业也有估值泡沫,为什么传统行业没有这种快速的增长呢?至少传统行业没有很多这种普遍性的超高速成长的例子。  

互联网的魔力到底来自什么地方呢?作为投资者,作为商业世界的观察者和分析者,我们一直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最近当我读过小说《三体》、看过电影《星际穿越》之后,一下子猛然醒悟:互联网的魔力在于能够折叠时间和空间,所以能够实现几何级数的连续成长,完成市值的快速穿越! 

互联网如何折叠空间呢?以阿里京东和早期的苏宁国美来比较,早期的电器连锁企业苏宁国美采用连锁门店的方式在中国快速崛起,由于每个门店最多只能覆盖10公里内的顾客群,公司为了实现全国扩张,需要去各个城市租下店面、招聘员工,一个点一个点缩短公司与顾客之间的空间距离。而阿里京东的服务器放在一个地方,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点击鼠标或者手机即可购买,从这个角度讲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的空间障碍一下子就被折叠了,不存在了。当然阿里京东的物流配送体系还需要去穿越这个被“折叠”的空间,把商品送到消费者家中,但是这个速度比店面布局要快太多了。如货币基金、彩票这类信息产品就更明显:传统方式通过银行网点销售货币基金、通过彩票站销售彩票,在空间维度上需要大面积的网点建设。而面对余额宝、500彩票网的竞争时,后者不受空间维度约束,属于降维攻击,必然取得后来居上的竞争地位。  

互联网如何折叠时间呢?以小米手机的发布会或者乐视电视机的发布会为例,在不需要大额广告费的情况下,基本上在发布会的当天或者第二天,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各种自媒体的自发转发和推广,新产品的信息就可以传达给百万千万人,无数人的抢购、口碑相传又带来产品信息的更快传递。移动互联网时代,事件传播与话题发酵的速度是从前无法想象的,无形中产生了“折叠时间”效应,使得品牌影响力扩散所需的事件大幅缩短!  

对于成长股投资而言,如果我们投资的上市公司能够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基础工具,利用好互联网折叠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就能够实现更快的更好的成长,从而带来股价更快更确定的上涨。因此,在传统行业里面,我们的选股目标是寻找3-5年之内的5-10倍股(3年5倍股,或者5年10倍股),而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如果我们足够努力,又足够幸运,就完全有可能遇见3-5年之内上涨10倍乃至100倍的成长股。  


感谢互联网,感谢这个伟大的互联网时代